首页 > 大明小学生 > 大明小学生的章评 > 正文
当前章节: 第五百七十九章 家事国事
  • 楼主|qwer1234|2022-02-20 06:02:41
    +5 -0
    找个没那么讲究的大臣,把首议的功劳占了,分薄严嵩的宠信?
  • 2楼|norther|2022-02-20 14:29:34
    有其君方有其臣,这事情的根子在家净,作者要扭转,不如深挖家净的原生家庭烦恼,从心理上解决这个病根儿。
    【 在 qwer1234 的大作中提到: 】
    : 找个没那么讲究的大臣,把首议的功劳占了,分薄严嵩的宠信?

  • 3楼|qwer1234|2022-02-20 15:20:43
    他爹的地位这个烦恼怎么深挖,让他多生儿子多养猪,忘记爹么
    【 在 norther 的大作中提到: 】
    : 有其君方有其臣,这事情的根子在家净,作者要扭转,不如深挖家净的原生家庭烦恼,从心理上解决这个病根儿。

  • 4楼|norther|2022-02-20 17:16:59
    不能头疼医头,早期影响得挖根源,比如自卑,把亲爹捧起来是想改变什么。
    大礼仪只是一个代偿行为,而代偿行为一旦实现反而怅然若失,为了虚假的快感继续折腾,偏巧他是个皇帝,一折腾动静就挺大,并且越来越大。
    【 在 qwer1234 的大作中提到: 】
    : 他爹的地位这个烦恼怎么深挖,让他多生儿子多养猪,忘记爹么

  • 5楼|yuuli|2022-02-21 11:28:51
    看了一下wiki,感觉就是前期大臣想借大礼议压制皇帝,上纲上线,还自我高尚,把皇帝逆反心理搞起来了。下面这条评论我觉得挺贴切

    《御定通鉴纲目三编·嘉靖三年七月条》:“大礼议起,诸臣不能酌理准情,以致激成过举。及嘉靖欲去本生称号,自当婉言正谏,冀得挽回,乃竟跪伏大呼,撼门恸哭,尚成何景象!虽事君父,纲常所系甚重,然何至势迫安危?顾杨慎则以为仗节死义之日,王元正、张翀则以为万世瞻仰之举,俨然以疾风劲草自居,止图博一己之名,而于国事亳无裨益。”

    当然当时的mindset不同,君父纲常是一切之本,现在看起来很无稽,当时当做很大的事情

    【 在 norther 的大作中提到: 】
    : 不能头疼医头,早期影响得挖根源,比如自卑,把亲爹捧起来是想改变什么。
    : 大礼仪只是一个代偿行为,而代偿行为一旦实现反而怅然若失,为了虚假的快感继续折腾,偏巧他是个皇帝,一折腾动静就挺大,并且越来越大。

  • 6楼|slime|2022-02-21 11:52:50
    不是无稽之谈,名不正则言不顺,这是政治斗争的起手式

    【 在 yuuli 的大作中提到: 】
    : 看了一下wiki,感觉就是前期大臣想借大礼议压制皇帝,上纲上线,还自我高尚,把皇帝逆反心理搞起来了。下面这条评论我觉得挺贴切
    : 《御定通鉴纲目三编·嘉靖三年七月条》:“大礼议起,诸臣不能酌理准情,以致激成过举。及嘉靖欲去本生称号,自当婉言正谏,冀得挽回,乃竟跪伏大呼,撼门恸哭,尚成何景象!虽事君父,纲常所系甚重,然何至势迫安危?顾杨慎则以为仗节死义之日,王元正、张翀则以为万世瞻仰之举,俨然以疾风劲草自居,止图博一己之名,而于国事亳无裨益。”
    : 当然当时的mindset不同,君父纲常是一切之本,现在看起来很无稽,当时当做很大的事情
    : ............

  • 7楼|norther|2022-02-21 12:32:04
    话说回来,搞大礼议就是开辟战场。主角话里话外还是要扭转国家民族命运的,不是为了怼人开心,那么或者把皇帝盘顺了,或者干掉。干掉的可能性不大,就只能给皇帝开方子。话说古今中外皇帝,心理不健康的可以说99%。
    【 在 yuuli 的大作中提到: 】
    : 看了一下wiki,感觉就是前期大臣想借大礼议压制皇帝,上纲上线,还自我高尚,把皇帝逆反心理搞起来了。下面这条评论我觉得挺贴切
    : 《御定通鉴纲目三编·嘉靖三年七月条》:“大礼议起,诸臣不能酌理准情,以致激成过举。及嘉靖欲去本生称号,自当婉言正谏,冀得挽回,乃竟跪伏大呼,撼门恸哭,尚成何景象!虽事君父,纲常所系甚重,然何至势迫安危?顾杨慎则以为仗节死义之日,王元正、张翀则以为万世瞻仰之举,俨然以疾风劲草自居,止图博一己之名,而于国事亳无裨益。”
    : 当然当时的mindset不同,君父纲常是一切之本,现在看起来很无稽,当时当做很大的事情
    : ............

  • 8楼|Deva1984|2022-02-21 16:42:21
    根子在嘉靖入京第一天就埋下了。杨廷和明朝排得上号的名相了,捏个十三四岁没见过大市面的小鬼还不是手到擒来?谁知道还没进京就被小皇帝打回去了。

    一开始是大人想欺负小孩。谁料这是个神童智力不比你杨廷和低。等嘉靖权力巩固后那还不打回来嘛
    【 在 yuuli 的大作中提到: 】
    : 看了一下wiki,感觉就是前期大臣想借大礼议压制皇帝,上纲上线,还自我高尚,把皇帝逆反心理搞起来了。下面这条评论我觉得挺贴切
    : 《御定通鉴纲目三编·嘉靖三年七月条》:“大礼议起,诸臣不能酌理准情,以致激成过举。及嘉靖欲去本生称号,自当婉言正谏,冀得挽回,乃竟跪伏大呼,撼门恸哭,尚成何景象!虽事君父,纲常所系甚重,然何至势迫安危?顾杨慎则以为仗节死义之日,王元正、张翀则以为万世瞻仰之举,俨然以疾风劲草自居,止图博一己之名,而于国事亳无裨益。”
    : 当然当时的mindset不同,君父纲常是一切之本,现在看起来很无稽,当时当做很大的事情
    : ............

请移步首页,登录后再行发表回复
首页回到顶部
页面风格借鉴了m.newsmth.net,在此鸣谢